欢迎报考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2023年06月02日 21:58 陈熙 点击:[]

一、学院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首批全省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成员单位。2019年学校成立虚拟现实产业学院(VR学院),VR学院依托软件学院,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方式运行。依托学校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优势,聚焦大交通、大数据、数智化发展大势,为建设科技强国赋能。学院获批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单位、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江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江西省网络工程与网络空间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支撑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78人,专任教师54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30人,博士学位教师27人(含在读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由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校“天佑优秀人才”和“天佑新星”等构成,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行业领先、省内有影响力的软件工程与应用研究团队。学院还和国内外30余家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班,聘请了一批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外籍特聘教师给学生授课和指导学生实训。

学院现有软件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硕士点;虚拟现实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工程(含道铁、桥梁、轨道信号、铁道运输背景方向)三个本科专业;设有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软件工程和行业软件、数据与知识工程、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四个学科方向;设有软件工程技术系、数据工程系、网络工程系、领域软件工程系四个教学系以及VR与交互技术研究院。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度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虚拟现实技术专业2022年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三。近几年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229项,出版教材24部,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21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3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科技部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江西省教改项目13项。

启航新征程,软件人将继续坚持以“超梦号”火车头党建为引领,秉承“交软交融、数智交融、产教交融、知行交融”的办学理念,为建设“区域领先、国内有影响、交软融合”的特色高水平软件学院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优秀教师代表

肖美华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VR产业学院院长。 2008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软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美国康奈尔大学、休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培养类高端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华东交通大学“天佑人才计划”天佑优秀人才,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CCF高级会员,CCF软件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软件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省VR教育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江西省区块链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30余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发明专利6项,专著1部。培养博士5名、硕士40余名,5名硕士研究生获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蔡卫平 现任软件学院党委书记。1995年7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2001年至今,在华东交通大学多个学院工作过,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18年主持申报成功首批全国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2021年负责组织创建并成功通过验收首批全国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党委(江西省一)。


张利华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2011年6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IEEE会员、ACM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密码学会会员,江西省区块链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 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江西省教改项目等2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近30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20篇,主编并出版专著1部、教材5部。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华东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袁朝晖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随后硕博连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09年7月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和深圳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3年至2014年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0年加入软件学院,现为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科研基金和横向课题等项目;参与各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在国际顶级期刊顶级会议上发表数十篇论文,获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二十余项。


余 鹰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2014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加拿大阿尔伯塔(Alberta)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常务委员,华东交大“天佑教学新星”,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ACM会员。《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自动化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权威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江西省研究生教改课题等教学研究项目若干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权威学科竞赛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罗国亮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兼VR产业学院副院长,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研究院院长。2015年4月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青年)、“赣江杰青”;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委员,江西省虚拟现实科技学会理事,近年担任计算机动画与社会代理国际学术会议、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目前已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科技部计划,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含一项重点)、江西省重点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外文学术专著2部,申请专利1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刘 波 博士,硕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2021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西省党建课题1项;在CSSCI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1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硕士9名。


曹义亲 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控制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华东交通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现兼任江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信息化智库专家,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含重点)项目、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各类科技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主编教材论著2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教改课题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邓毅雄 硕士,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2007年7月获华东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先后担任基础科学学院、软件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担任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等课程的教学,现主要担任离散数学、组合数学课程教学。主持《离散数学》课程建设,是江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立项课程(线下),获国家一流课程;江西省一流课程;2020年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入选智慧树平台“普通本科-专业精品”。从事图论与组合优化、Rough集与数据挖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教材三部。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高校思政工作先进个人。


黄兆华 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2004年在南昌大学(原江西工业大学)计算机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至今在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科技厅支撑项目、3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和5项校区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独立和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钱 进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5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专著1部和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常州市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张红斌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1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及IEEE会员,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访问学者,华东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教育部学位论文等项目评审专家。《Information Sciences》、《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Applied Intelligence》、《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权威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江西省科技厅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教改、教规类课题10余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Applied Soft Computing》、《Soft Computing》、《自动化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江西省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华东交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连续3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火车头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机构设置



四、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以软件工程技术为主导,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下设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网络安全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向。开设了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班。毕业生可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软件工程(应用背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具有较强相关背景专业领域软件开发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既掌握软件工程核心理论和技术,又较系统掌握应用背景专业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主要在应用背景专业领域(道铁工程、桥梁工程、铁道运输工程、轨道信号)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虚拟现实技术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虚拟现实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能够在虚拟现实领域,尤其是游戏设计、轨道交通等方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能够胜任虚拟现实相关领域研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模型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工作岗位。就业行业包括但不限于VR游戏、VR影视、VR直播、VR+房地产、VR+教育、VR+医疗、VR+家装等,就业前景广阔。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专业以大数据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数据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及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系统及应用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IT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运行、维护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工作。


五、学科简介

软件工程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学科现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拥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校“天佑优秀人才”和“天佑新星”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富有朝气的优秀师资队伍。

软件工程学科入选2016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江西省第三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和平新技术研究院等学科建设平台;已与多所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学术联系与交流。

软件工程学科现已形成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软件工程和行业软件、数据与知识工程、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四个学科方向,并设有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以及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网络工程实验中心、软件测试实验中心,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性能优越的平台。

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229项,出版教材24部,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科技部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江西省教改项目13项。


六、主要科研机构和平台

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研究院

华东交通大学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研究院(Virtual Reality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Institute, VRITI)成立于2017年3月。主要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交互技术、虚拟现实安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2人、“赣江杰青”人才项目1人、校“天佑优秀人才”1人、校“天佑新星”1人。另外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校内双聘研究员及国内外虚拟现实、图形学、人机交互等领域著名专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

研究院现有“增强现实创新应用研究所”、“虚拟环境实验室”、“运动捕捉与三维扫描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研究员办公室”等教学科研场所。拥有高精度光学运动捕捉系统,高精度大范围三维扫描系统,高精度眼动仪,基于多人互动的交互式虚拟环境系统,全景相机,无人机等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一流科研设备。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40余篇,共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项,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7项。各类课题经费500余万元,申请专利近30项。指导学生发表SCI、CSCD等重要期刊论文近30篇。

研究院积极对接VR相关产业及开展校企合作。2019年9月,我院当选为虚拟现实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成员单位。2020年10月,华东交通大学牵头成立江西省虚拟现实教育联盟,并当选为理事长单位;2021年6月,我院成为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22年6月,我院成为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创新联合体创始成员。

江西省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华东交通大学和平新技术研究院

2014年5月,江西省工信委发文在华东交通大学成立“江西

省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9月,华东交

通大学与北京中和信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和平国际旅行

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华东交通大学和平新技术研究院”,

由软件学院万仲保老师担任院长兼中心主任。组成了由6位老师

(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12名研究生,20名本科生构建的阶梯

队伍。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社会服

务项目5项,总经费达120余万元。软件著作权15项,出版教材

4部,取得了江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单位,

编制了《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化行动计划(2017-2019)》和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教师6人。研究所主要从医学影像诊断、轨道缺陷检测、人群计数、图像情感分析、图像去噪等方向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或基金项目10余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Signal Process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自动化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经过多年发展,研究所已成为我校图像处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近五年)


类别

获奖成果

获奖者

所获奖励

时间

科研成果奖

和谐电力机车乘务员行车知识与应急技能VR实训系统

肖美华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23

网络信息安全自动分析与评测关键技术

肖美华

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1

一流课程

离散数学

邓毅雄

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3

计算方法

向华萍

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3

计算机网络

莫林利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1

编译原理

刘立月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1

GNU/Linux操作系统(线上)

汪斌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1

计算方法

向华萍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0

Linux操作系统(混合)

汪 斌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0

离散数学

邓毅雄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0

数据结构

周 娟

江西省一流课程

2020

计算方法

向华萍

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

2019

计算方法

向华萍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

2019

离散数学

邓毅雄

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

2019



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五年)


时间

获奖成果

主持人

2022

基于对比度保持与低秩正则化的低照度彩色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朱志亮

智能电网边缘智能状态监测数据安全研究

张利华

基于自动标注数据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研究

邬昌兴

2021

基于多视角深度互学习与主动式相对属性标注的肿瘤图像诊断模型

张红斌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轨道状态监测与病害预测研究及应用

周会祥

面向轨道交通场景的客流视频多粒度描述机理研究

余鹰

2020

基于博弈论的城市路网动态实时路径选择方法研究

严丽平

基于多源多组学数据的肿瘤亚型分层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李雄

面向大规模多模态数据的多粒度智能决策研究

钱进


2019


基于事件逻辑理论的电子商务协议安全属性形式化分析与验证

肖美华

样本相似度抑制的大尺度三维人脸合成方法研究

罗国亮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多维信息深度融合学习的大学生异常行为研究

黄卫春

2018

基于靶标miRNA的药物重定位预测算法研究

陈海林

集成异构数据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研究

邬昌兴



九、人才荣誉称号(近五年)


序号

姓名

所获奖励或称号

时间

1

肖美华

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培养类高端人才)

2023

2

罗国亮

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青年)

2020

3

钱进

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引进类创新领军人才)

2020

4

肖美华

华东交大“天佑人才计划”天佑优秀人才

2019

5

刘伟

华东交大“天佑人才计划”天佑新星

2019


十、毕业生就业

学院重视学生的校企联合培养和创新创业等工作,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高薪(年薪20万以上)就业达35%以上。就业主要方向为铁路运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护)、互联网/电子商务、通信、新能源及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电信、金融、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主要就业单位为国铁集团下属18家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百度,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小米,快手,拼多多,哔哩哔哩,欢乐互娱(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



编辑 / 陈熙

责任编辑 / 姜艳萍 周鸿

审核 / 马子惠


上一条:软件学院2023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下一条:2023年保密公益宣传片《藏在照片里的秘密》

关闭